突發!名創優品遭遇“空襲”,董事長通過不公正交易騙取數億資金
-
收藏
0
剛剛在香港上市不久的名創優品被做空,港、美兩市股價均跌超10%。
7月27日早間,名創優品在港交所公告,認為沽空機構藍鯨資本(Blue Orca Capital)于一份沽空機構報告中的指控毫無依據,且包含有關公司資料之誤導性結論及詮釋。
名創優品同時表示,董事會正在審查該指控,并考慮采取適當行動以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董事會決定成立由獨立董事徐黎黎、朱擁華及王永平所組成的獨立委員會,監督就該報告中相關指控所開展的獨立調查工作。
突遭做空
7月26日,知名沽空機構藍鯨資本發布針對名創優品的做空報告,報告共30頁,對名創優品提出三項核心指控,包括該公司旗下數百家加盟門店非獨立運營,公司董事長通過合資公司獲得數億美元資金,以及名創優品品牌走向衰退。
做空報告提到,經過為期七個月的調查,發現有至少620家名創優品門店的特許經營權,登記在公司高管或與董事長有密切關聯的個人名下,與該公司宣稱其在中國市場99%門店由獨立加盟商經營的說法不符。根據此前名創優品發布的招股書,公司非直營模式的門店數量占比為99.69%。而由于獨立特許經營是名創優品的核心商業模式,較直營模式更輕資產、高利潤,該公司因此得以快速擴張,進而這一指控較為關鍵。
報告還稱名創優品是一個“衰落的品牌”,并對其財務報告表示懷疑。報告稱名創優品收入比上市前的高峰期下滑了40%,且經歷了大規模的閉店,此外過去兩年公司的加盟費下滑了63%。據名創優品官網一則已被刪除的聲明,2018年該公司收入達170億元,這意味著目前收入已縮水超過40%。同時,該報告還引用中國媒體報道稱,名創優品在疫情前就已關閉850家門店。此外,名創優品官網的存檔資料顯示,過去兩年間,該公司的特許經營授權費的收入下滑了63%。
此外,報告還稱,在名創優品于2020年10月完成6億美元的IPO后,董事長葉國富通過在中國購買和建設大型總部的不公正交易,從投資者手中騙取了數億新籌集的資金。
此前曾多次做空中國公司
截至目前,雖然藍鯨資本的做空報告在市場上引發了強烈反應,但是否經得起推敲仍有待商榷。
資料顯示,藍鯨資本是一家總部位于德克薩斯州的激進空頭投資機構。2018年,這個機構因做空港股上市公司新秀麗而一戰成名,通過指控該公司治理不佳、財務灌水、CEO學歷造假,彼時新秀麗創下六年最大跌幅,被迫停牌。此外,諸多中國公司包括新氧、中國飛鶴、萬國數據、拼多多等均曾是其目標。不過,藍鯨資本并非所有做空都能最終說服市場。
在名創優品之前,藍鯨資本較為知名的一次做空是針對中國飛鶴,認為中國飛鶴的故事更像Wirecard和瑞幸咖啡,股票僅值每股5.67港元。在做空報告出爐后,中國飛鶴股價突然跳水,跌幅一度超過8%。
隨后,中國飛鶴強烈否認了藍鯨資本的相關指控,并在公告中發布2020年上半年預喜公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飛鶴收入將大幅增長超過40%,該等增長主要得益于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的大幅增長。
同時,中國飛鶴在公告中披露,相關指控是藍鯨資本的意見,其利益未必與股東的利益相符,可能蓄意打擊對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心,并損害公司的聲譽。公司保留就該報告相關事宜采取法律措施的權利(包括提起訴訟的權利)。回應之后,中國飛鶴股價翻紅,并直線拉升,最高漲逾6%,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安踏,2019年藍鯨資本把矛頭對準了安踏,但安踏積極地為自己辯護,并提供大量數據,最終市場并沒有被藍鯨資本說服,在實施攻擊后的幾個月后,安踏的股價開始安然無恙地上漲,并在2021年2月創出歷史新高。
名創優品緊急回應
針對突遭藍鯨資本做空一事,27日早間,名創優品快速做出回應。
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該報告毫無依據,且包含有關公司資料之誤導性結論及詮釋。公司董事會正在審查該等指控,并考慮采取適當行動以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
同時,公司表示基于本公司管理層之建議并為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董事會決定成立由獨立董事徐黎黎、朱擁華及王永平所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旨在監督就該報告中相關指控所開展的獨立調查工作。獨立委員會得于適當時聘請獨立專業顧問協助獨立調查。
名創優品創立于2013年,是一家主打“平價”的居家生活用品零售商,銷售品類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紡織品、包袋配飾、美妝工具等。2020年10月,名創優品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共募資6.08億美元,以發行價計算市值超60億美元。2022年7月13日,名創優品在港交所主板雙重主要上市,定價13.80港元/股,募資4.76億港元。
盡管藍鯨資本的做空內容依然有待檢驗,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名創優品的經營的確面臨壓力。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6月30日止財年,公司分別實現收入93.95億元、89.79億元及90.72億元。其中2019財年、2020財年虧損金額分別為2.9億元和2.6億元。剛剛過去的2021財年,名創優品虧損金額達到14.29億元,2019-2021財年累計虧損高達19.83億元。
與此同時,自今年以來,其國內營收增長有限,海外業務仍有待成長。根據其最新財報,截至2022年3月31日,名創優品總營收達23.4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國內營收為18.2億元,同比增長1.9%;海外營業收入為5.2億元,同比增加17.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名創優品式焦慮:高端上不去,低端下不來
因此,未來名創優品如果想要繼續成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門店定位,給加盟商以信心。不過高管減持,或許也反過來說明,名創優品的管理層已信心不足。狼性的名創優品,著急的葉國富
雖然名創優品對做空給予否定,但轉型尚不能撐起新的增長曲線時,其估值也面臨重塑。尤其是定位年輕群體的興趣消費,消費偏好喜新厭舊,變化很快,名創優品很難真正抓住,并且也絕不可能全部抓住。突發!名創優品遭遇“空襲”,董事長通過不公正交易騙取數億資金
針對突遭藍鯨資本做空一事,27日早間,名創優品快速做出回應。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該報告毫無依據,且包含有關公司資料之誤導性結論及詮釋。公司董事會正在審查該等指控,并考慮采取適當行動以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
財通社
共111篇文章
聚焦A股、港股、全球宏觀經濟的財經信息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