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股東輪番“清倉式”減持,“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市值蒸發超900億
-
收藏
0
自帶“AI芯片第一股”光環的寒武紀,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已經收到了5次來自股東的減持告知函。
據寒武紀發布的一份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稱,股東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均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寒武紀不超過2%以及1%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這距離上述兩家公司前一期減持計劃完成,僅僅過去5天。
再往前看,自2021年7月寒武紀股票解禁之后,其已遭到多位股東的輪番減持,從目前數據來看,接連的股東減持合計套現超過15億元。
股東減持帶來的便是寒武紀股價持續下跌,截至4月22日收盤,寒武紀股價暫報55.55元/股,相較于此前最高點295元相比,跌超81%。
01
股東輪番“清倉式”減持,股價跌超81%
公告顯示,南京招銀與湖北招銀分別持有寒武紀2.69%和1.34%的股份,也就是說,二者減持完之后,前者剩0.69%的股份,后者則僅剩0.34%的股份,二者此次系擬近清倉式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南京招銀、湖北招銀7個月來第二次拋出減持預告,且距離其前一期減持計劃完成,僅過去了5天,二者上一次拋出減持計劃是在2021年9月,4月15日減持實施完畢,分別累計減持223.3709萬股、113.4519萬股,累計套現1.73億元、0.88億元。
除了南京招銀、湖北招銀之外,寒武紀的股東也在持續減倉套現,2021年7月23日,在寒武紀上市一年后,股票解禁的第三天,持有寒武紀5%以下的股東包括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兩家宣布了減持計劃;解禁第十天,寒武紀股東寧波瀚高及其一致行動人國投創業基金也開啟了減持計劃。
彼時,寒武紀發布公告,因股東自身資金需求,持股3.54%的股東古生代創投擬減持寒武紀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1415.190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54%;持股1%的股東智科勝訊擬減持合計不超過400.220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據寒武紀此前披露的減持結果顯示,古生代創投累計減持股份數量為388.7809萬股,減持比例為0.97%,共計套現3.81億元;智科勝訊則實施了清倉性減持,減持比例為1%,套現3.29億元;寧波瀚高則累計套現5.94億元。
由此粗略計算,寒武紀的股東減持合計套現已經超過了15億元,而上述股東仍未停下減持腳步,不久前,寒武紀拋出的第4份減持公告稱,古生代創投、寧波瀚高、國投創業基金三大股東擬減持公司股票,減持期間為3月1日至8月23日。
股東減持帶來的是寒武紀股價持續下跌,在頭頂“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上市大漲一周后,便開啟了“跌跌不休”的階段,截至4月22日收盤,寒武紀股價暫報55.55元/股,與此前最高股價281.50元相比跌超81%,市值蒸發超過900億元,最新市值僅剩223億元。
而除了股東輪番密集減持外,寒武紀也曾遭遇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境遇,一個月前,這家AI芯片巨頭突發公告稱,在公司工作5年的核心技術人員、原首席技術官梁軍辭職,離職原因主要系“與公司存在分歧”,彼時,寒武紀股價暴跌11.4%,市值蒸發36個億。
02
五年虧掉近30億,股民:“啥時候能回本?”
寒武紀在被高管和股東拋棄之外,其財報數據的確一言難盡。
據寒武紀披露的2021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凈利潤-8.47億元,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寒武紀的第五個“虧損年”。
2017年至2021年,寒武紀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五年累計虧損28.61億元。
寒武紀將虧損的原因歸咎為高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億元、7.7億元、11.36億元,但同期,寒武紀的營業收入則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4.59億元、7.21億元。
不難看出,寒武紀的營收無法覆蓋甚至遠低于研發成本,對此,有業內人士直言,在需要巨額研發資金的 AI 芯片行業,暫時的虧損可以接受,但是如果營收增速逐年下滑、研發投入和虧損依然有增無減,甚至營收不足以覆蓋研發成本,至少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究竟要投入多久,才能看到回報的那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自上市以來一直給予寒武紀“買入”或“增持”評級的國金證券曾發布研報稱,預計寒武紀虧損難改善,庫存風險提高。
股民們也議論紛紛,有投資者直言,“寒武紀,無底洞”、“沒底線了,退市吧”,還有的投資者表示,“就問誰敢拉?要減持的都排長隊,明年7月還有巨量解禁。擺明了一年之內不會有大行情”,甚至還有投資者調侃道:“清明時節雨紛紛,滿倉寒武欲斷魂,借問解套何時有,天師遙指2030”。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