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裁員“風波”,美菜網還能逆風翻盤嗎?
-
收藏
0
文|寧成缺
來源|博望財經
誰也沒想到,年初才傳出擬赴美IPO消息的美菜網,這么快就陷入“裁員、撤城”風波。
新年伊始,美菜網就因“大裁員”登上熱搜,有疑似美菜網離職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繼上次50%比例裁員后,美菜北京總部再裁員40%,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銀泰商場的美菜網總部現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曾經和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一起傳出爭奪“生鮮電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網為何淪落至此?生鮮電商戰局尚不明朗,美菜網還能逆風翻盤嗎?
01
總部搬遷、大裁員、美菜網輸了?
公開資料顯示,美菜網成立于2014年,以F2B的模式自建冷鏈物流網絡,連接蔬菜供應商和餐飲企業。
截至2021年2月,美菜網布局了全國200多個城市,擁有150個物流中心,日處理超過500萬個包裹,2萬多輛配送車輛,員工數量達35000人。
天眼查信息顯示,美菜網成立至今已獲8輪融資,融資總額為84.18億,最新估值為500億元。2014-2018年,美菜網倍受資本青睞,平均每年保持兩輪融資的頻率(除2017年外),投資方包括老虎基金、高瓴資本、順為資本、CMC資本、元生資本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此以后近三年內,美菜網再未宣布融資消息。美菜網最新的一筆融資發生在2018年10月,是由Tiger Global Management、高瓴資本投資的8億美元E+輪融資。
要知道,生鮮賽道是出了名的“燒錢”,而美菜網至今并未公布盈利消息,加之長時間未有資金融入,資金彈藥不足,很多業內人士大感不妙。
果不其然,高壓之下,美菜網采取節流避險。截至目前,美菜網部分城市服務已經關停,大區開始合并,多部門均面臨著50%及以上的裁員比例。
那么,曾經與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一爭高下的美菜網,是如何淪落至此的?
02
美菜網何至于此?
與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專注于C端不同,美菜網一開始就是定位于F2B的生鮮供應鏈企業,美菜網前期開拓商戶進行了巨大的投入,業務模式比較重。
美菜網主要以小B餐飲商戶為主,但提供的商品品類則是全品類,據透露,美菜的SKU數目最多的時候達到數萬。在F2B模式下,美菜網承擔了本應由各環節玩家承擔的風險,比如產品滯銷的風險、在流通環節的損耗等等,而這自然也使得美菜的成本居高不下。
據此前劉傳軍透露,美菜的平均客單價目前在400-500元之間,貨源直采比例在45%-50%之間,但美菜的冷鏈、配送與倉儲的成本占到了總成本的70%,一直以來利潤不是很可觀。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內餐飲企業尤其是小B餐企受到劇烈沖擊。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餐飲企業注銷超1.3萬家。相比2019年,2020年餐飲業營收中78%的企業損失達100%以上,9%損失在九成以上,7%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
這讓服務于B端的生鮮電商平臺大受打擊——美菜網資金鏈遭遇嚴峻考驗;快驢預計暫停部分城市,僅保留一二線城市;有菜更是在今年5月份關停。
為求自保,美菜網只能另尋出路,把希望放在了C端業務上,加碼C端美菜商城與社區團購業務。
2020年2月,美菜網轉戰C端市場,旗下美菜商城在支付寶上線小程序。同期,聘任原沃爾瑪中國首席采購與市場官劉曉恩擔任首席商品官,負責大供應鏈體系,同時接入螞蟻金服旗下花唄、花唄分期、網商銀行貸款等消費金融業務,以形成商業模式閉環。
但to B業務跟to C業務的經營模式、團隊結構以及流程和機制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美菜網初來乍到沒什么競爭優勢。
比如說,C端業務追求配送效率,如何滿足社區周邊的最后一公里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優勢,但美菜網之前深耕的B端業務只需要臨街配送至商戶即可,并沒有這方面經驗,自然就落了下風。
更何況,美菜網還要面臨新老玩家的“雙面夾擊”。
面向C端業務的生鮮電商平臺已經聚集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鮮生等頭部平臺,再加上興盛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等社區團購玩家以及頭部電商平臺京東、阿里、美團、拼多多等的入局,美菜網的勝算并不大。
03
美菜網還能逆風翻盤嗎?
縱觀生鮮電商過去一年,“燒錢”、“融資”甚至“破產”成了各玩家難以言說之殤。
生鮮電商屬于高頻入口,背后牽動著龐大的用戶流量與平臺價值,但生鮮電商平臺的痛點不少。
沒有自帶的流量和算力,滲透率不高、重資產、重運營,高庫存和高貨損率、成本壓力大,回報周期長等問題依然揮之不去,燒錢補貼大戰此起彼伏,盈利成為玩家們目前難以觸及的高地。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盈虧平衡,88%虧損,70%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盈利之路還沒有跑通,各玩家為了圈地跑馬卻燒錢不止。巨額補貼戰術興起,各平臺都想用低價戰略快速吸引流量。
2020年10月,拼多多黃錚曾強調,在農業生鮮領域加大投入,未來5年投入不低于500億元。2020年11月,滴滴CEO程維在內部大會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2020年12月,由劉強東親自帶隊,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
在這樣不合理的競爭機制下,生鮮電商平臺接連倒下,裁員、關城、拖欠貨款等成為了生鮮電商老玩家們的關鍵詞。
與此同時,行業同質化嚴重、產品服務亂象重生,也成為生鮮電商企業亟需跨越的一個坎。根據消費者反映,生鮮電商平臺上的貨品質量太差,特別是一些瓜果蔬菜,到手就是壞的。而且經常出現投訴無門的情況。
光靠低價和促銷聚集的流量,難以轉化為粘性的用戶,想要留住客戶,還需要提高服務質量,否則消耗的就是整個行業的信譽。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烈的競爭下,靠單打獨斗的玩家日益衰敗,生鮮電商賽道也逐漸變為巨頭的“盤中餐”。根據CNPP品牌榜中榜大數據研究數據,《2021年生鮮電商十大品牌榜中榜》中位列前三的生鮮電商為天貓生鮮、京東生鮮、盒馬,前十的企業中有六家來自巨頭阿里、京東、美團、蘇寧。
相比之下,美菜網就顯得勢單力薄,僅靠一己之力,很難真正創下一片天。
雖然說護城河并不是用錢堆出來的,生鮮電商的真正成功也是錢燒不出來的,但短期來看,有了錢,才能活命,才能有未來的無限可能,現實情況下,美菜網短期內實現正向收入很難,所以“找靠山”也成了當務之急。
另外,從多個維度上看,美菜網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都不在一個競爭維度。
從產品體驗上來說,起送金額方面,大多數的生鮮電商設置默認0元起送,美菜網則為滿50包郵起送。配送時效上,盒馬鮮生、美團買菜、每日優鮮等都是支持0.5小時到1小時或半日達,美菜網則是次日達。
這樣來看,在品質和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用戶大概率會選擇其它電商,后期用戶留存或轉化將成難題。
根據艾瑞發布《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5萬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6.8萬億元,市場潛力不小。
現如今,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先后赴美上市,美菜網也傳出IPO消息,三者或將登陸二級市場,面臨更多目光的審視。
羅馬不是一日能建成的,生鮮電商想要做好,需要對供給端、消費端有十足的把控能力,低損耗、高滿意度缺一不可。作為在B端市場擁有一定地位的垂直玩家美菜網來說,C端是一條給予與挑戰并存的賽道,要在這條賽道上激起水花并不簡單。
但可以肯定的是,生鮮電商這一賽道既吸睛又吸金,在跑通盈利模式前,在場的誰都不想中途被迫離場。而美菜網想要順利上市,還得先實現自我造血,勾勒出新的資本故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博望財經
共209篇文章
有深度的財經媒體,解讀不一樣的財經事件。
最近更新文章
-
深扒《繁花》金主麥吉麗:被藥監局點名,疑似涉及傳銷
2024-03-19麥吉麗 -
凈利潤大漲難改股東“提款機”命運,百麗時尚再沖港交所只為“還債”?
2024-03-14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