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造不出A股上市銀行:東莞銀行17年IPO卡殼背后的轉型之困
-
收藏
0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林見微 編|劉雙霞
東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享有“世界工廠”美譽。東莞還坐擁華為、OPPO、vivo等世界知名手機品牌的生產基地,被譽為“世界手機之都”。數據顯示,2024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達12282.15億元,同比增長4.6%,較2023年2.6%增速強勢反彈。
東莞有A股上市公司超60家,市值超4000億元。然而,深耕東莞本土的城商行東莞銀行籌謀上市17年未果。另一家本土銀行東莞農商行已于2021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東莞銀行成立于1999年。截至2024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6727.3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7%。盡管資產總額增長,但總資產收益率呈連年下降趨勢,2024年出現營收和凈利“雙降”。?
東莞銀行的IPO長跑困局折射出區域銀行在戰略定位、治理能力與資本突圍之間的深層矛盾。
01.盈利模式挑戰:業績雙降困局下的結構性矛盾
根據2024年年報,東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1.97億元,同比下降3.69%;歸母凈利潤37.38億元,同比下降8.10%。這是東莞銀行近年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雙降”,說明其盈利模式面臨現實挑戰。

圖源:東莞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業績表現是在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54%的背景下出現的,或意味著傳統擴表模式難以支撐當前營收結構,收益與規模脫鉤的現象較為明顯。
盈利壓力的核心癥結之一在于凈息差持續收窄。年報顯示,2024年東莞銀行的凈息差降至1.26%,較上年1.61%的水平下滑35個基點。
從收入結構看,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66%,至200.59億元,而利息支出則同比上升7.26%,達到129.41億元。資產端收益走低、負債端成本上行所形成的盈利空間被上下游利差雙向壓縮,顯示東莞銀行在負債穩定性、資金成本控制方面的壓力。

圖源:東莞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
在傳統盈利趨弱的背景下,非息收入成為新的支撐點。但我們發現,其非息收入存在結構性缺陷。
2024年,東莞銀行非利息凈收入為30.78億元,同比增長36.53%。其中,投資收益為20.86億元,同比增長35.95%;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33億元,同比增長522.51%,實現由虧轉盈。
表面來看,非息收入表現亮眼,但拆解結構后發現,其增長主要依賴于市場行情帶來的估值回升,具有較為明顯的階段性和非經常性特征。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東莞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11.91%,僅為7.37億元,顯示其主業的“服務型盈利”承壓。這也意味著,雖然非息收入整體增長,但主要受益于市場回暖。

圖源:東莞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
與此同時,區域同業競爭也在加速重構。東莞農商行資產規模7459億元(2024年)已超東莞銀行(6727億元),凈利潤差距收窄至2.17億元。
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近萬億。但東莞銀行2024年制造業貸款占比為14.95%,跌破15%。2023年占比為15.33%。同期,東莞農商行制造業貸款占比從2023年的15.72%進一步升至2024年的17.89%。
02.合規暗礁浮現:IPO長跑中的風控大考
資本方面,截至2024年末,東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31%。而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4年年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行業平均水平為 11%。
據其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東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由上年的252.86%降至212.01%,降幅達40.85個百分點,顯示其在快速釋放準備金以支撐利潤的同時,也面臨風險緩沖能力下滑的隱憂。
而不良貸款率小幅抬升至1.01%,次級與可疑類貸款的遷徙率分別升至93.39%與98.10%,或說明資產質量壓力有所前移。

圖源:東莞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
根據東莞銀行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其尚未了結的授信類訴訟達4367起,半年內新增逾千件,涉訴金額合計超20億元。

圖源:東莞銀行招股書
其中,嶺南股份循環額度貸款違約一案尤具代表性。據《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重大仲裁的公告》,涉案金額約為2.82億元,顯示出東莞銀行貸后管理流程需持續完善。
此外,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東莞監管分局公開的2025年7、8號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東莞銀行及其東莞分行因存在多項合規問題,被處以合計110萬元罰款,另有厚街支行兩名相關責任人員受到監管警告。
在強監管背景下,東莞銀行或需進一步提升內控合規管理效能。對于一家處于上市沖刺期的銀行而言,不僅關乎風險控制,更關乎市場預期。強化盈利能力、拓展業務邊界的同時,夯實內控底盤、提升治理透明度,也是東莞銀行走向資本市場的必要準備。
東莞銀行在其2024年年報中指出,該行強化風險合規管控,為業務穩健發展保駕護航。一是持續開展電子渠道反詐工作,不斷更新優化反欺詐風控模型,實現實時預警管控,保護客戶合法權益,保障資金安全,筑牢業務前沿陣地的風控防線。二是落實業務常態化體檢工作,規范關鍵環節操作管理,優化業務風控前置,保障業務可持續發展。
對于一家正處于IPO沖刺階段的銀行而言,資本市場不僅關注其盈利能力是否具備持續性,亦關注其治理體系能否有效支撐長期合規經營的能力。內控不是一套流程,而是一種組織體質。在現有合規壓力與估值訴求交織之下,東莞銀行若要打通IPO通道,需先在治理維度補齊短板、穩住基本盤。
03.香港子行的“跨境實驗”:灣區突圍能否改寫資本敘事?
成立于1999年的東莞銀行,目前下轄總行營業部、14家分行。截至2024年12月末,東莞銀行資產總額為6727.3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為4384.24億元,貸款余額為3655.53億元。
2008年,東莞銀行首次向中國證監會遞交A股上市申請,成為城商行中最早啟動IPO程序的機構之一。17年過去,東莞銀行四次更新招股書,歷經受理、反饋、撤回、重啟,至今仍處于推進過程中。
與IPO頻頻擱淺形成對照的是,東莞銀行正嘗試將業務重心“由內而外”拓展至大灣區,尤其是跨境金融領域,試圖以更具想象力的區域價值為上市進程“加分”。
2024年10月,東莞銀行旗下全資子公司“莞銀國際”在香港注冊成立,并迅速更名為“東莞銀行(國際)”。該機構已獲香港金融管理局核準牌照,將以香港本地金融市場為支點,設立零售與企業銀行雙業務板塊,目前處于開業籌備期。
早在2021年,東莞銀行便已在香港設立首家境外分行——東莞銀行香港分行,主要服務企業客戶,涉及賬戶結算、銀團貸款、貿易融資等。
根據2024年年報,香港分行已與境內機構協同開展跨境服務,截至報告期末,實現新增跨境聯動投放量46.01億元。
在2024年年報中,東莞銀行指出,該行以東莞為核心、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中,已實現“7+1”城市覆蓋,區域內各項國家重點戰略的規劃與實施,為該行深化本土化經營、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新空間。報告期內,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金融互聯互通逐步深化。
這一系列動作顯示,東莞銀行正借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窗口,將“區域城商行”形象延伸至“灣區連接器”角色,意圖打通境內外資金循環、資產配置與客戶服務通道,謀求跨境業務的第二增長曲線。
盡管如此,香港子行能否真正承載“突破預期”的重任,仍存在現實挑戰。
一方面,當前大灣區銀行業在香港設點的已有平安銀行、招行香港、廣發香港、廣州農商銀行等多家機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東莞銀行國際業務客戶分層,零售條線尚處于起步狀態,跨境服務更多仍停留在企業端。
若未來能借由香港子行試點開展跨境金融資產證券化、貿易融資資產轉讓、跨境財富管理服務等,或將提升東莞銀行的估值彈性,為IPO提供新動能。
結語
東莞銀行的上市困局本質是區域經濟轉型期銀行治理能力滯后于產業變革速度的縮影。當傳統擴表模式難以為繼,其持續17年的IPO長跑與灣區跨境突圍戰略形成微妙共振——大灣區金融開放能否為這家老牌城商行打開價值重構的想象空間?這場跨越盈利模式、合規建設與區域戰略的系統性突圍,正在考驗其穿越周期的商業韌性。
在「世界工廠」向「灣區核心」躍遷的進程中,東莞銀行唯有將自身戰略嵌入城市能級提升的脈絡,方能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坐標系中找到支點。
猜你喜歡
WEMONEY研究室
共2813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