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遭投訴處罰,又陷股權爭議官司,大麥植發“遠愁近慮”何解?
-
收藏
0
兩次更新招股書欲沖刺“植發第二股”的大麥植發,2024年的日子并不太好過。
據天眼查最新檢索信息顯示,2023年12月底發生的大麥植發(全稱為“大麥毛發醫療(深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W某某、Z某某相關股權轉讓糾紛案件迎來重大進展,將于本月末(2024年3月27日)進行開庭審理。
事實上,大麥植發面臨的法律糾紛,只是自身存在問題的一個縮影,其面臨的煩惱還遠不止此。
將時間撥回至2022年6月,彼時大麥植發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在一個月后被要求就是否存在醫療事故糾紛、經營的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因虛假宣傳等行為受到處罰的整改落實情況等4項問題進行補充說明。
盡管如此,問題再多,也沒能阻擋大麥植發依然迫切上市的雄心。六個月后,也就是在2022年12月末,大麥植發就在招股書中新增加了當年1-7月財務數據,第二次遞表港交所。
然而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大麥植發于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也早已失效,目前也貌似沒有任何更新的預兆,上市計劃停滯不前。這背后,于大麥植發而言,其IPO之路到底面臨著哪些“絆腳石”呢?
一、激進營銷反被噬,多項財務指標“拖后腿”
剖析大麥植發,就不得不提及其厲害的“焦慮營銷”手段。
不可否認,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人們越來越焦慮,尤其是在身體機能下降而導致脫發問題上,更是不吝本錢投入。由此,大麥植發正是抓住了大眾對“顏值“的焦慮心理,進行重倉營銷,以此來占領用戶心智。
有意思的是,大麥植發除了在線下樓宇、電梯間、車載和戶外投放大量廣告來放大聲量外,其最核心的營銷點則是借此廣告上的創意、圖文并茂等傳播形式,給用戶不斷灌輸的都是針對脫發而影響“顏值焦慮”和“身體健康焦慮”的核心痛點,并反反復復進行加深刺激。
其目的也很簡單明確,那就是通過“狂轟亂炸”式營銷和制造焦慮的方式,來促銷量和增長市場份額。然而這也印證了那句話“激進營銷反被噬”,一系列操作下來,大麥植發不僅取得的結果并不盡人意,而且投入和產出也沒能形成正比。
先來看投入,大麥植發每年所投入的巨額營銷費用可謂令人咋舌。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下稱報告期),大麥植發總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5.01億元、3.99億元、5.21億元及2.12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達到67%、52.2%、51%和45.1%。也就是說,大麥植發每年好不容易取得的收入,幾乎都要拿超出一半的費用來做營銷。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在研發和硬實力方面的投入實在是少的可憐。同期大麥植發的研發開支分別為650萬元、460萬元、480萬元和290萬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能從側面顯示出大麥植發的技術含量并沒有其宣稱的那樣“高大上”。
要知道,在此前其更新的兩版招股書中,大麥植發對自身的定位一直是中國中高端毛發診療服務行業中的領先醫療集團,并擁有先進的微針植發技術,構成其在行業內競爭的強大競爭優勢。
既然在招股書中將自身技術包裝的尤為完美,那為何卻在研發上的投入卻如此吝嗇呢,也不免讓人質疑其真實動機。
那么,砸了巨量費用進行營銷,最終產生的效果如何?再看兩組數據。
一是,成本端承壓下,盈利能力被拖累,并不賺錢。
據招股書數據,大麥植發營收一直保持較好增長態勢,但凈利潤卻不高,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01.4萬元、6955.8萬元、6611.6萬元以及1170萬元。
與此同時,其毛利率和凈利率也跟著一路下滑,大麥植發2020年的毛利率為75.9%,至2022年前7個月已經降至62.9%;凈利率亦由9.1%降至2.5%。
也就是說,大麥植發每年花大量費用砸營銷,但未能給最核心的盈利端帶來加成,反而越賣,利潤還越在下行,值得深思。
二是,現金流端持續承壓。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其現金流量凈額已從2019年的1.06億元降至3240.7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減少至1712.9萬元,同比2021年同期的2295.3萬元下降25.37%。

可見,高度依賴大規模投入營銷費用,也極大程度上吞噬掉了公司大量真金白銀,讓本就不太樂觀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我們知道,醫療行業也是最吃現金流的,賬面上僅“躺著”千萬的現金,僅僅只夠大麥植發維持當前規模的經營活動,但并不具備自身“造血”更新換代的能力。
二、亂象叢生,訴訟處罰屢見不鮮
如果說,承壓下行的微觀數據更多反應的是大麥植發內外經營戰略弊端顯現的結果,而在宏觀市場上其面臨諸多的訴訟處罰等情形,更是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消除。
公開信息顯示,大麥植發旗下機構曾多次被處罰,處罰原因涉及虛假宣傳、假冒專利行為等。
比如,2022年1月21日,大麥植發旗下上海大麥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就因存在假冒專利行為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8474元,并罰款2萬元。
時間再往前推移,2021年4月,南京大麥門診還曾因“違反廣告內容管理規定行為及其從屬”,被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3800元,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
除了各項處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大麥植發的投訴也居高不下,包括虛假宣傳成活率、主刀醫生與協議不同、誘導消費者購買護理服務等等。
當然,慢慢做大做強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會在消費端產生兩級分化的口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也是需要企業高度重視且投入精力去做改善,而非任由事態再進一步惡化發展。
然而,這一系列問題逐漸爆發后,大麥植發并非通過改善經營策略去做改正,也沒有給消費者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而是想方設法將相關信息壓下。據此前媒體報道,大麥植發甚至為保全聲譽,誘導消費者簽署保密協議,承諾不得對媒體曝光等。
此外,懸在大麥植發頭頂上的另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則是困擾市場已久的其創始人行醫資格問題。
此前招股書披露,大麥植發創始人李興東于2004年3月進入毛發診療服務行業;2004年3月—2007年3月就職于北京長虹醫院植發科;2007年4月—2010年1月,擔任科發源毛發移植技術研究中心執行董事,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但直到2013年12月,李興東才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并于2014年8月取得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局頒發的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
也就是說,李興東2004年進入植發行業時,并沒有獲得醫療機構最基本的從業資格證書,這期間算是其“裸奔”執業。而直到十年后才取得相關從業資格,且目前仍為執業助理醫師。
總的來看,目前植發行業仍擁有很大的增量想象空間,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毛發診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3億元增至2021年的23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5%,并預期至2026年進一步達到712億元。
但這并不意味著,該賽道所有參與者就可高枕無憂了,尤其是對當下問題不斷地大麥植發而言,更是如此。接下來,其上市之路是會更進一步,還是原地踏步?還需等待時間來解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屢遭投訴處罰,又陷股權爭議官司,大麥植發“遠愁近慮”何解?
據天眼查最新檢索信息顯示,2023年12月底發生的大麥植發與W某某、Z某某相關股權轉讓糾紛案件迎來重大進展,將于本月末(2024年3月27日)進行開庭審理。單價下滑利潤走弱,大麥植發急求IPO
如今,擺在大麥植發面前的不只有業務轉型和擴張壓力,還涉及營銷和技術包裝上的瑕疵。告別砸錢營銷依存癥,把消費者保護放在首位,才是大麥植發應該錨定的方向。大麥植發港股IPO:3年砸下14億營銷,曾因廣告夸大治療效果被監管處罰
大麥植發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