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黑馬”南銀法巴消金:上半年營收同比翻20倍,將與日照銀行深度融合
-
收藏
0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劉雙霞
近日,持牌消金公司相繼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其中,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成為業績黑馬,營收同比翻20倍,達到10.11億元。上半年,該公司總資產也較年初增長397.28%,達到226.66億,躋身行業腰部。
在去年,南京銀行成為其控股股東后,加大了支持力度,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發展迅速。近日,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又與日照銀行(南京銀行持股20%)達成全面深化業務合作,今后雙方將在業務、系統、隊伍等方面全方位深度融合。
01.與日照銀行在業務、系統、隊伍等方面深度融合
9月12日,WEMONEY研究室獲悉,9月7日,日照銀行與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全面深化業務合作簽約儀式舉行,今后雙方將在業務、系統、隊伍等方面全方位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消費金融合作新模式,助力雙方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據悉,南京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江志純,副行長米樂;法巴銀行PF亞太區CEO賽德瑞;南銀法巴消費金融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偉年,黨委委員、監事長吳非,副總經理張明;日照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寶峰,黨委副書記、行長陳迎及有關行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另據鐳射財經報道,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正在著手開展團隊優化工作,將合并吸收日照銀行消費金融中心,日照銀行消費金融中心團隊一同轉入南銀法巴。
據報道,日照銀行消費金融中心具備五年展業經驗,依托日照銀行濟南分行消費金融中心、青島分行消費金融中心、濰坊分行消費金融中心、臨沂分行消費金融中心等10家分中心開展消費金融業務。
日照銀行與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擁有共同的大股東方——南京銀行。公開資料顯示,日照銀行成立于2000年,前身為日照市商業銀行,2006年引進南京銀行為戰略投資者,開創了國內城商行之間戰略合作的先河。2009年更名為日照銀行,設立首家分行青島分行。目前,南京銀行持有日照銀行20%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截至2022年末,日照銀行資產總額2851億元,貸款余額1627億元,存款余額2078億元,實現凈利潤13.4億元,主要規模類指標保持山東城商行前列、日照市銀行業首位。
02.大股東加大支持力度,上半年營收猛增20倍
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前身為蘇寧消費金融。去年,南京銀行拿下控股權后,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經歷股東大變更、更名、增資等一系列動作,注冊資本由6億增至50億元,發展駛入快車道。
在2023年上半年,南銀法巴消費金融以2097.8%的營業收入增速位列消費金融行業第一,營業收入為10.11億元;凈利潤同比實現扭虧,為0.47億元。截至上半年末,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總資產226.66億元,比年初增加181.08億元,增幅397.28%;凈資產50.23億元。
目前,股東方包括南京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個人金融集團,持股比例為66.02%、31.28%、1.8%。

南京銀行成立于1996年,是全國首家上市城商行。早在2007年就與法國巴黎銀行啟動了消費金融業務戰略合作。法國巴黎銀行是歐洲領先的全球金融服務機構,是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之一。
據了解,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由南京銀行和法巴個人金融公司共同管理。南銀法巴消費金融通過直銷團隊和多種線上及線下渠道向個人客戶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個人消費貸款。
成為控股股東后,南京銀行加大了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南京銀行半年報提到,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成立后,留在母公司的消費金融業務規模縮減,母公司消費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
截至6月末,南銀法巴消費金融表內貸款余額202.73億元,較年初凈增162.75億元。
此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線下業務覆蓋有南京銀行消費金融中心網點的地區,包括江蘇地區、上海、北京、杭州等地。
今年7月,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在宣傳海報中表示,其2023年首批9家城市業務部正式開業,其足跡已經遍布全國32座城市。據介紹,南銀法巴消金已在線下新設立深圳、天津、武漢、西安、長沙、福州、泉州、太原、蕪湖等九家業務部。
目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官網主推誠易貸和購易貸兩大類產品,最高利率為23.4%。具體來看,誠易貸年化利率(單利)在10.8%-23.4%之間,其子產品包括極客貸、匠客貸和創客貸。購易貸年化利率(單利)在9%-10.8%之間,其子產品包括車位貸和家裝貸。
此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已承接了南京銀行CFC(消費金融中心)存量業務,此次再與日照銀行消費金融深度融合后,其展業能力有望進一步強化,在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猜你喜歡
資產總額破4萬億!北京銀行2024年歸母凈利潤258.31億元,同比增0.81%
2024年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99.17億元,同比增長4.81%;實現歸母凈利潤258.31億元,同比增長0.81%。海爾消費金融高層調整落定,韓祥永升任主持工作副總
海爾消金副總經理韓祥永獲準升任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被視為填補總經理職位空缺超一年后的關鍵人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