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出爐 6家險企“打頭陣”
-
收藏
0
伴隨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市場迎重大利好,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呼之欲出。11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保險公司可向個人養老金制度參加人提供符合要求的年金保險和兩全保險等產品。11月23日,個人養老金保險名單即對外公布,6家公司的7款產品入圍榜單,其中,泰康人壽兩款產品被列入其中。
可以看到,在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中,各參與方均在積極動作,搶灘市場,相比于掌握資金入口的銀行、具有投資優勢的公募基金,保險機構也在尋求自己的獨特優勢,發力個人養老業務。
財經觀察站
作者 翹楚
入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特質
首批納入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的6家公司分別是: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而從產品屬性上看,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皆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據悉,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是近年保險業創新推出的一類以養老保障為目的產品,2021年開始在浙江省和重慶市進行試點,從今年3月起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該類產品在試點運作、銷售中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某險企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保險機構,有義務設計多元化產品,提供更全面、更豐富的保障、服務,讓大眾更愿意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為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作出應有貢獻。
圖片來源:中國銀保官網
首批入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有何特點?據悉,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一般分為穩健型、進取型兩種不同風格,產品的收益為“保證+浮動”模式,穩健型賬戶的保證利率在2%-3%之間,進取型賬戶的保證利率在0-1%之間,高檔演示利率上限為6%,客戶可以按照10年、20年、終身期限進行領取,整體具備繳費靈活、收益穩健、領取期長等特點。
6大險企上榜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經營名單,開了保險行業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第一槍”,而從政策層面上看,選定這幾家險企“打頭陣”體現出一定深意。
9月末,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已向各銀保監局、保險公司下發《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明確了保險公司提供商業養老保險的類型、保險責任等要求,同時對保險公司經營個人養老金相關業務的條件也做出了6條具體設定。而從11月2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的《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上看,條件約束增加1條,即最近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具體包括:
1、上年度末所有者權益不低于50億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 (實收資本)的75%;
2、上年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償付 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
3、上年度末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低于100%;
4、最近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
5、 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監管機構重大行政處罰;
6、具備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與銀行保險行業個人養老 金信息平臺(以下簡稱銀保行業平臺)實現系統連接,并按相關 要求進行信息登記和交互;
7、 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在原征求版《通知》上增加了風險方面的約束條件,體現出監管部門對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險企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更好維護金融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毫無疑問,上榜的6家險企符合相關的條件約束,體現出一定的發展實力和競爭優勢。
在政策的持續鼓勵和頭部險企的示范下,不少險企也已經著手進行布局,展開相關產品的設計、系統對接等工作,比如在官方APP開設個人養老金業務專區,支持有個人養老需求的用戶在專區進行業務咨詢、權益查詢等事宜,以全方位服務客戶,滿足大眾多樣化養老需求。對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指出,險企應結合自身發展階段、資金體量、資源稟賦以及戰略規劃進行差異化安排,這成為搶灘市場的關鍵所在。
“第三支柱養老”開啟黃金時代
養老新政的陸續出臺讓“個人養老金”再次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之一,不少人把2022年稱之為養老金第三支柱爆發元年。
1994年世界銀行出版的《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中首次提出的養老金制度模式。第一支柱是國家責任的基本養老保險,具有強制性,旨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第二支柱是企業雇主發起的職業養老金計劃,定位是“補充養老”及“雇員福利”;第三支柱是個人或家庭自主自愿安排參與的養老儲蓄計劃,政府提供稅收激勵。
個人養老新政的出臺體現出在國家整體步入老齡化社會后的未雨綢繆。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人員楊燕綏認為,當一個國家進入老齡社會的時候,國家必須做好第一件事,就是全覆蓋、保基本的公共養老金,目的就是不管老齡化到了什么程度,都可以通過養老金解決基本生活問題,使所有人健康進入老齡化社會。當下正是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完善養老金制度結構的黃金時代。
毫無疑問,金融服務是健全多層次養老體系的重要一環,個人養老金的實施,涉及政府多個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承擔著深化商業養老改革創新,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的重要指責,伴隨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發展,銀行、基金、保險等各類型金融機構將加速布局、形成合力,整個市場的養老產品也將多點開花、亮點紛呈。需要指出的是,對險企而言,仍需直面來自大資管機構的同業競爭。保險公司在長期投資資金管理能力、長壽風險管理、醫療健康養老產業協同等領域有著一定競爭優勢,但在品牌積累上仍有改善空間,后續需關注產品本身的吸引力。
根據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目前納入個人養老金的產品共四類,包括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整體而言,商業養老保險在保本上最有優勢,長期、穩健,且可抵御長壽風險,但具體還應以個人的投資偏好為準,風險偏好穩健的就選銀行儲蓄,喜歡博高收益的選基金,兩者都要的則可選保險。
在個人養老保險具體產品選擇上,專業人士建議可在參考公司、產品類型、風險管理等因素的基礎上,從自身年齡及養老目標出發,選擇合適的產品。首先確認自身是否符合產品投保條件,然后根據保障范圍、保障責任和個人具體需求進行選擇,再次明確保險產品的收益,如利率、費率等數據,確保獲得穩健收益。整體的風格選擇上,專業人士建議:“穩健為主,進取為輔”,做到適度、理性投保。
身處老齡化社會,養老規劃成為每個人無法回避的人生課題,對個人而言,提前儲備個人養老金,也是未雨綢繆,為體面變老做得長足準備;對機構而言,應立足大眾需求,持續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保險產品,針對不同狀況的客戶提供不同標準的養老服務。總之,“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只是開端,養老市場廣闊發展空間令人期待向往,其未來發展也需要各方持續努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出爐 6家險企“打頭陣”
可以看到,在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中,各參與方均在積極動作,搶灘市場,相比于掌握資金入口的銀行、具有投資優勢的公募基金,保險機構也在尋求自己的獨特優勢,發力個人養老業務。
財經觀察站
共79篇文章
聚焦財經熱點,關注消費金融,解讀金融科技,觀察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