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網商銀行年報對比:規模、用戶均雙增長,分別發力消費金融與小微金融
-
收藏
0
今日,網商銀行發布2022年報。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相繼完成2022年年報發布,作為民營銀行中的頭部銀行,及互聯網銀行代表,兩家銀行的信貸規模與用戶數均實現穩健增長。
作為民營銀行中的科技創新者,依托微信的個人社交渠道,微眾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的表現可圈可點,網商銀行則持續發力小微金融。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微眾銀行服務的個人用戶數超過3.6億,微業貸和微戶貸服務的小微企業數為140萬。網商銀行則專注服務小微經營者,累計客戶數超過5000萬,小微用戶數領跑行業。
1、聚焦不同賽道,資產規模均超4000億
在核心經營指標上,兩家銀行的表現均領跑民營銀行。資產規模來看,兩者均在4000億以上,截至2022年末,微眾銀行總資產達到4738.62億元,資產規模達4411億元。
盈利能力上,2022年微眾銀行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53.64億元、89.37億元。網商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56.86億元,凈利潤為35.38億元。
機構人士表示,營收與利潤差異,源自于這兩家銀行業務模式的本質差異。盡管微眾銀行也在探索toB的業務,但140萬小微客戶量在3.6億個人用戶數的襯托下,仍可見個人消費金融占微眾絕對主體。
網商銀行則聚焦于服務小微經營者,年報數據顯示,網商銀行累計服務的小微企業已超過5000萬,是微眾的35倍以上,放在民營銀行乃至整個銀行業中看,都居于領先地位。此外,其每年的新增客戶中超80%為首次在商業銀行取得經營性貸款。在區域分布上,網商銀行服務用戶數中,縣域客戶占比近一半。累計發放貸款增速前10的省份為寧夏、安徽、內蒙古、山東、山西、河北、甘肅、陜西、重慶、新疆,其中7個屬于中西部省份或自治區。

在金融服務里,小微企本身存在獲客難度大、成本高、利潤薄、抗風險能力低等特點。2022年,網商銀行還采取了穩額提額、減免利息、延期還款等一系列舉措為小微企業紓困。其中,免息、降費惠及306萬小微經營者。
2、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小微金融“智能化”水平
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分別依托螞蟻和騰訊,均有著科技基因。2022年,雙方都在持續投入科技創新,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向更多的“空白地帶”、“薄弱地帶”延伸。

2022年,微眾銀行持續投入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并與多所高校展開合作,探索新技術的產業應用。微眾信息技術投入同比增長21.47%。
網商銀行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則同比增長33%。其首創的“大山雀”衛星遙感技術、“大雁”數字供應鏈金融系統、“百靈”人工智能風控系統,均有新的進展和突破。
用于農村金融的“大山雀”,將果園、大棚等形態納入可識別范圍,累計已為120多萬種植農戶提供便利的數字信貸支持;用于供應鏈金融的“大雁”,簽約接入的品牌企業已超過1000家,并進入電動出行、光伏、醫療健康等行業,支持專精特新、國產替代等領域的小微企業。同時,升級貸款供給模式,“百靈”已能支持70多種自證任務,超過600多萬客戶使用,成功提額客戶,平均額度提升4.5萬元。
科技創新,正在破解小微金融“便捷、規模、深度”構成的不可能三角。截至2022年末,網商銀行不良率為1.94%,仍位于行業較低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考慮到網商銀行服務的小微數已經超過5000萬,這一風險表現也充分證明了中國小微的韌性。隨著消費復蘇與經濟回暖,風險降低,規模增長可以預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